为什么《我不是药神》可以是近年来最好的国产片

我不是药神

近两个月出差和加班的忙碌让我丧失了靠近电影院的资格,而今天终于有一整晚的空暇挑一部电影放松一下。当过滤掉两个月内已下线和刚上线的电影后,摆在我面前的只有这部在豆瓣接近于9.0高分的《我不是药神》。

截止写作时,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为8.9

当然选择这部电影就意味着本来用作放松的两个小时并不会轻松,反而会有一个问题需要我自己去探寻:这部作品为什么值8.9分?

要知道在豆瓣整体偏向于小众文艺片的用户群体里,诞生一部8.9分的商业片几近奇迹。因此很值得聊一聊这部作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高分,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以下两个原因:

  1. 演员的演技
  2. 对题材的取舍

《我不是药神》的演技好在哪里?

整部电影的表演细节有诸多可供讨论,因篇幅有限,我们只讨论周一围所饰演的曹斌。

去年有一档火遍全国的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抛开节目的种种纷争不谈,其中一些演员的演技惊艳了全国观众,其中一位就是周一围。

什么是好的演技?很多人会说:真实。诚然这种说法有道理,但并不准确。真实是好演技的表现方式,而不是判断标准。究其根本原因,逼真的表演和剧情可以将观众代入情节中,从而产生共鸣。世界上有很多并不真实的表演艺术形式,但仍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感,例如穿越魔幻题材,以及相声小品这类艺术形式。观众并不会认为《西游记》中的神仙妖魔是真实存在的,但逼真演技所产生的共鸣感却是每个人都真实感受得到的。因此,好的演技/作品是要和观众产生共鸣的,对于非奇幻类作品而言往往其途径就是逼真。

那么, 如何才能表演地更真实呢?如果用一个字来描述,那就是:细。如果更详细一点,那就是:能够产生共鸣的细。

举个例子,《霸王别姬》是迄今为止公认最好的国产片,纵使是蒋雯丽所饰演的没有几场戏的豆子娘,一颦一笑处处精细。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

当初被周一围所惊艳,就是缘起自《演员的诞生》中几场戏的细致,内敛而入微。

周一围

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甚至每个字的语气都要经过反复的斟酌,只有越细越不嫌细的处理,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将观众代入故事中。

此外,所有的细节都要是内敛、自然的,越是精心设计的细节,越不能让观众察觉到设计的痕迹,否则就会弄巧成拙,留下刻意做作的印象,分分钟出戏。

刘芸

在刘芸的这一段表演里就出现了这样的失误。刘芸的本意是想表现强行控制住愤怒情绪的过程,但摆头耸肩的动作过于刻意而弄巧成拙。

回到《我不是药神》来,先看周一围的细节处理。

这是接到命令后下决心破掉假药案的眼神,又狠又坚决,还带着一点意气风发的自负:

这是抓捕审问买假药的患者并交谈后的神情,充满了空洞、茫然、无奈和一丝颓败:

这是黄毛生命垂危时的神情,充满了焦急和惊讶,但并没有慌乱,而是对危机训练有素的警觉:

这是目送前姐夫程勇服刑的神情,空洞和茫然褪去,充满了坚定和敬畏:

接出狱的程勇时,又多了一份亲切和期盼:

章子怡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一语不发,只凭神情演完了后半段,在《我不是药神》中,周一围也做到了类似的效果。

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的角色性格一定是复杂的,因为在真实的世界中没有一个人的人格是纯粹的。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在善良和邪恶、道德和金钱、法律和人情等等问题上纠结徘徊。可想而知,把这样复杂的心理矛盾加在正直内敛的曹斌身上需要如何恰到好处的演技。

何谓题材的取和舍

这些年一直有一个论调,经常会有人将国产电影质量的持续走低归咎为影视作品的审查制度。诚然审查制度在客观上影响了影视作品的题材选取和创作发挥,但这并不能作为所有影片的借口。事实上关键点在于,在现有的审查制度下如何对影片题材进行取舍,这是需要权衡的。

很多人指责这部电影中过于丑化、单一化瑞士医药公司高管的人物形象。但这并不会影响大部分观众的共鸣感。当一个好的题材拍成电影时,需要做到的是在现有审查制度下产生共鸣,形成舆论热点。电影只能做到暴露问题,但没有办法解决问题。个人认为电影所塑造的警方维护法律的形象以及医药公司垄断挣钱的形象对审查通过以及大众共鸣来说是一次极好的取舍。相反,揪住这些问题不放而贬斥电影质量的少数观众则缺乏权衡利弊的能力。

毕竟,当一个深刻的话题通过电影变成全民热点时,已是一件大功德。